搜尋目錄
語言目錄
流動式目錄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05-07-2018

立法會: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就加快推動智慧城市發展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今日(七月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加快推動智慧城市發展」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首先,我要感謝盧偉國議員就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這一重要議題提出辯論,盧議員及其他議員今天的發言,除了智慧城市外,亦涵蓋香港創新及科技以至其他多方面的發展。

發展創新及科技是本屆政府的工作重點,除了推動生物科技、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發展外,我們亦致力把香港構建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智慧城市。二○一七年十二月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的目標是利用創科解決城市挑戰,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質素,以及增強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效率及安全。

在公布智慧城市藍圖前,行政長官在去年成立了一個高層次、跨部門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親自督導創新及科技發展及智慧城市項目,並因應進展適時投放資源。智慧城市以至發展創新科技的一個重要元素是協調跨政策局及部門的運作和配合。因此,委員會的成員亦包括兩名司長及十名局長,從而有效統籌相關工作,結合不同政策局和部門的力量,更高效地領導、協調及推進創新及科技發展,把香港構建成更先進、更宜居的智慧城市,利民利商。委員會至今已召開了三次會議,其中一項常設議程為檢視智慧城市藍圖的工作進展。

經諮詢相關政策局後,我就發言議員提出的議題作出以下回應:

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

有關盧偉國議員就促進創新及科技發展的意見,政府非常重視創科發展,並正積極地在人才、資金、制度、基建以至法規各方面提供支援和便利。在整體資源配合方面,政府在二○一七至一八年度及二○一八至一九年度分別投入100億元及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前者的100億元已預留作支援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的工作,推動包括智慧城市的創科政策及新措施,例如向本港居民免費提供數碼個人身分、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和建立新一代政府雲和大數據分析平台。

科技人才

人才是寶貴的資產。我們將會啟動5億元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其中包括推出博士專才庫,資助企業聘用創科博士後專才,從事科研及產品開發等工作。另一方面,教育局亦會透過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為修讀教資會資助的研究院研究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助學金,吸引他們投身研究工作。

本地科技界一直十分關注在一些特定範疇的本地人才短缺問題。為回應這些關注,政府會繼續採取措施吸納海外人才,並已於五月中公布了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推行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為輸入外地科技人才來港工作提供快速處理安排。

在議員提及的STEM教育方面,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在科學、科技及數學範疇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同時加強他們綜合和應用不同範疇的知識和技能,並發揮創意。由二○一七/一八學年至二○一九/二○學年,我們會分階段為所有公營及直資中、小學的校管人員提供STEM教育進深培訓,提升教師在規劃及推行校本STEM方面的專業能量。這就是train the trainer。

財政支援

在分配資源及提供財政支援等方面,我們已為大學研究預留不少於100億元,待由徐立之教授領導的教資會專責小組完成有關研究資助的檢討後,新增資金就會到位。另外,今年五月宣布的內地科研資金在競爭擇優的基礎上可以「過河」在香港使用,這將提供更多科研資源。

為吸引私營機構在科研的投入,我們將為企業的研發開支提供super-tax deduction──額外稅務扣減,首200萬元符合資格的研發開支可獲300%扣稅,餘額則獲200%扣稅,不設上限。我們希望議員能支持草案早日通過。此外,我們亦着重促進科技在市場的應用,透過優化科技券計劃,支援本地企業(包括中小企)使用科技服務,以提高生產力或推動升級轉型。

公營機構方面,我們先後推出了5億元的科技統籌(整體撥款)計劃及5億元的創科生活基金,資助政府部門及非政府機構推行科技項目。另外,透過公營機構試用計劃,我們為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的研發項目以至科學園和數碼港的培育公司提供額外資助,用以製作原型或樣板,在公營機構試用,協助本地研發成果商品化。

剛才有議員提到,創科生活基金規定NGO才可申請,主要是我們希望能鼓勵非商業機構應用科技,改善服務,提升巿民生活質素。

科技基建

除了人才及資金,政府亦正全力提升香港的科技基建。

政府正着手在香港科學園(科學園)建設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及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我們已預留100億元,為在兩個平台上營運的非牟利研發中心或實驗室提供支援。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亦正在將軍澳工業邨興建數據技術中心及先進製造業中心,預計分別於二○二○年及二○二二年落成。此外,本地五所研發中心在其重點範疇,正進行與「再工業化」相關的研發,而生產力促進局亦一直協助製造業轉向高增值生產及逐步轉移至「工業4.0」。

另外,政府會為科技園公司提供100億元撥款,以興建共用科研基建設施,並會加強對科技園公司租戶及培育公司的支援,以及透過優惠措施吸引國際科技企業落戶科學園。在新土地方面,香港和深圳正在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為香港的創科發展和「再工業化」提供更多可持續發展空間,同時透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深合作,貫通創科產業的上、中、下游,打造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

除了土木基建,支援智慧城市發展的數碼基建亦不可或缺。我感謝財委會在上月通過撥款超過7億元支持創科局這方面的工作,各相關政府部門正全速推展三項措施:

(1)在二○二○年年中為所有香港居民提供免費數碼個人身分,讓市民能以單一的數碼身分和認證進行政府和商業的網上交易,並以此推動跨部門或機構的一條龍及創新網上服務;

(2)由二○一九年年中起逐步落實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設置共約400支附設智能裝置的新型燈柱,收集各類實時城市數據,以加強城市和交通管理,同時為發展第五代流動通訊(5G)服務基礎建設作出配合;及

(3)在二○二○年推出的新一代政府雲端基礎設施和大數據分析平台,便利各部門加快開發電子政府服務。

Wi-Fi亦是智慧城市另一必需基建。我們現正全面採用最新技術標準,並在可行情況下使用光纖網絡,以提升數據傳輸的速度及穩定性。預計今年內超過八成的Wi-Fi場地及熱點將採用光纖網絡。

法例法規

行政長官在二○一七年《施政報告》提出在八大工作範疇推動創科發展,其中一項是檢視現行法規,掃除窒礙創科發展而不合時宜的條文。政府除了做監管者,亦要做促成者的角色,為各行各業拆牆鬆綁。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創新辦)自今年四月成立以來,積極與創新科技、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活動的持份者和相關部門深入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創新辦亦正就不同城市針對個別新經濟活動所採用的監管制度進行研究,參考有關制度所帶來的影響,以期提供以實證為本的資料予相關部門考慮如何回應本地以至其他地方的發展,以及更新現行法例的條文甚至引入新的法例規管架構以配合科技應用的轉變,務求相關法規能夠與時並進,配合創科方面的發展。

有關保障私隱的問題,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一直密切關注資訊科技發展所衍生的個人資料保障問題,適時更新相關指引,例如,公署發出了《保障、尊重個人資料──明智使用物聯網》圖鑑及《通過電子裝置進行實體追蹤及監察》資料單張,解釋應用物聯網科技所潛在的個人資料私隱風險,並且建議不同的保障措施。我們會參考莫乃光議員及其他發言議員的意見,進一步加強保障私隱的工作。

開放數據

多位議員亦提及有關開放數據的事宜。政府一直推廣開放數據,目前在「資料一線通」網站(data.gov.hk),已載有由49個局和部門以及9個公私營機構提供的超過3 200個數據集,涵蓋眾多政策範疇,包括醫療衞生、交通、教育、商貿經濟、環境、康樂文化、房屋等。網站亦提供超過1 200個應用程式介面,以便利各類科研與行業發展之用。我們期望能在今年內落實在開放數據方面的進一步政策目標,令政府部門推行開放數據的工作更系統化和更具透明度。此外,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會繼續鼓勵公私營機構開放數據,及讓他們了解開放數據能為他們的機構和業務增值。

大數據及人工智能

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是現今創新及科技領域重要的一環。政府計劃建設的新一代政府雲和大數據分析平台,目的是透過善用大數據分析並配合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政府運作效率,並提供更快和更可靠的服務。平台將支援多個政府部門快將開展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項目,例如:

 (1)香港海關「貨物大數據系統」貨物清關管理;
 (2)香港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及社交媒體聊天機器人服務;及
 (3)發展局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測試利用影像分析技術監察違例泊車。

此外,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亦將會設立本身的大數據分析平台,以便發掘有用的分析和資訊,幫助制訂醫療政策,促成生物科技研究和優化醫療服務。

金融科技

智慧城市應該是以人為本,改善市民日常生活亦是我們的重要目標,包括電子支付系統及其他網上金融服務。

一般市民每年都有以百、以千計的零售消費。金融管理局準備於今年九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讓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向用戶,透過手機號碼或電郵地址全天候二十四小時作跨行即時支付和資金調撥服務。另外,政府正與業界商討一套共同的二維碼(QR code)標準,以推動零售業更廣泛使用流動支付方式。金管局計劃於二○一九年推行「銀行易」措施,簡化數碼銀行的監管要求,便利網上開戶、貸款及財富管理等服務。

智慧出行

零售消費以外,交通運輸亦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目前,所有九巴、龍運及城巴的常規路線、加上新巴的80多條路線均已透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及網站提供巴士實時到站時間的資訊,讓乘客掌握實時班次資料,更容易計劃行程,其他專營巴士路線亦會於今年內提供巴士實時到站時間。截至二○一八年六月中,九巴已於大約1 400輛巴士上為乘客提供上層空座的實時資訊,及正於大約900輛巴士上測試一套感應器系統,計算並透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實時載客量。此外,各專營巴士公司將於本年內透過流動裝置和於二○二○年或以前透過設於政府公共運輸交匯處及1 300個有蓋巴士站的資訊顯示屏,發放巴士實時資訊。運輸署亦會在本年內完成整合「香港乘車易」、「香港行車易」及「交通快訊」三個流動應用程式,方便市民一站式搜尋不同出行方式的路線、行程時間及交通費用等資訊,以選擇最合適的安排。

運輸署亦計劃在二○一九至二○年度開始安裝新一代路旁停車收費錶,支援不同支付系統,包括流動應用程式遙距繳費,並提供實時空置停車位資訊。另一方面,政府亦一直積極鼓勵現有公眾停車場提供有關資訊。

此外,運輸署亦已開展多個中遠期的交通運輸計劃,例如運輸署正制定計劃安裝車內感應器讓駕駛者接收實時交通資訊;在二○一九年就制訂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詳情及其推行策略諮詢公眾;由二○二一年開始試行在路口設置智能交通燈系統;於二○二一年在新將軍澳──藍田隧道啟用時採用無需設置收費亭的自動收費系統等。

醫療及安老服務

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政府以至整個社會須採取所有可行措施,包括應用創新科技,改善醫療及安老服務的供應和質素。醫管局已開展了第一階段智慧醫院計劃,例如截至三月底,醫管局已於四間普通科門診及四間專科門診診所分別推行輪候管理系統。其他具體措施包括院內導航、病床電子版面、電子追蹤等。此外,醫管局亦會着手研究提供遠程醫療診症服務、增加使用居家病人生理監測感應儀器,以及試驗以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改善醫療服務。

楊岳橋議員提出以樂齡科技應付人口老化。政府已成立10億元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資助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試用和購置科技產品,以改善長者或康復人士的生活,並減輕護理人員及照顧者的負擔和壓力。這個計劃會在二○一八年第四季推出。

基建智慧化和綠色建築

盧偉國議員提及基建智慧化和綠色建築。政府將從二○一八年開始在主要政府基本工程項目的設計及建造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MI)技術,將建築物及周邊環境以多維數據來記錄及表達,讓建造業專業人士可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設計和建造。有關技術可提升本地建造業生產力與品質。

發展局正研究建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提供一個互通的地理空間資訊平台,以連結和整合不同政府部門以至全港的3D空間數據,從而推動空間數據的共享和促進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但平台涉及不同的空間數據,所以會按循步漸進的方式建立,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會探討能否利用現有數據建設和系統的基礎上加快發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亦正積極探討利用如地理資訊地圖的網上地圖發放更多具空間信息數據及資料。與此同時,地政總署和規劃署已分別委聘顧問研究制定空間數據標準及空間數據於城市規劃、基礎建設和環境方面之應用。

此外,我們在九龍東出售新地段時繼續加入規定支持綠色建築設計、提供智能水錶系統、電動車充電設施和實時空置泊車位資訊,發展九龍東成為一個更智慧的社區。

綠色低碳社區

打造綠色低碳社區已成爲近年各地智慧城市發展的方向之一。環境局已訂下目標,在二○三○年把碳強度由二○○五年的水平降低65%至70%。另我們正有序地推展《鐵路發展策略2014》的新鐵路項目,減少路邊空氣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

在發展市鎮項目時,政府會在規劃設計過程中研究引入智慧及綠色社區元素。另外,環保署一直與回收業界保持聯繋,希望通過回收基金支援業界引入智慧回收技術和作業系統。

另外,大家都知道兩間電力公司剛剛宣布在二○一八至二○二五年在全港裝置智能電錶,這將方便推動節省用電,有助綠色、環保、低碳發展。

結語

主席,我想再次強調,政府正全力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不同決策局及部門都已加快推行措施,當中不少,如數碼個人身分(eID),亦會在未來兩、三年內推出。我明白議員都希望能夠盡快取得成果,但部分措施亦需要政府、私人機構和學術研究機構共同努力始能見到成果。在今天的會議中,議員提及的各項建議,創新及科技局將會整合,並交予相關決策局考慮和跟進。

主席,我謹此陳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