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先生, JP, 於「京港青年創新發展論壇 - 智能『人–機』時代的青年發展」之致辭全文(附圖)
各位嘉賓、各位京港兩地的同學、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通過視頻方式參與「京港青年創新發展論壇」。首先,我非常感謝香港大學北京中心、港澳青年北京匯及香港各高校北京校友會的悉心籌備和安排,讓我們能在線上聚首一堂。同時,我更要感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北京聯絡部及北京市青年聯合會的支持,促進兩地青年的交流和協作,讓他們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及擴闊視野。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10月的二十大上發表的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堅持科技興國、人才強國等戰略,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國家創新效能。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各種嶄新技術已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主要動力,以及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元素。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各種創新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開創更多新的應用場景、更多新的服務模式,為商業活動創造更多新機會,為民眾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協助國家推進科技興國的建設。
為引領香港特區實現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也是國家給香港的重要任務和發展方向,香港特區政府於去年12月公布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藍圖》),為未來五至十年的香港創科發展制訂清晰的發展路徑和戰略規劃。《藍圖》將帶領香港創科產業循「完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四大發展方向邁進。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的範疇,我們將透過包括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的應用,加快提升政務服務表現,效率和素質,並促進香港的數字經濟發展。此外,為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我們已開展了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研究,旨在為香港科研和創科產業發展提供足夠算力基礎,從而完善人工智能和數字產業生態圈,匯聚海內外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促進相關研發和產業在香港的發展。
在推動智慧城市發展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早於2017年已發布首份《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其後在2020年12月再發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我們亦自2017年開始革新電子政府系統的開發技術,並設立了大數據分析平台,要求各政府部門通過善用嶄新的資訊科技,提升運作效率和網絡安全。同時,我們亦致力採用雲端運算技術推進電子政務,各決策局和部門在開發資訊科技新系統或更新現有系統時,必須優先考慮使用雲端服務。此外,數據是創新的關鍵基礎要素,特區政府大力推行「開放數據」政策,以提速驅動智慧城市發展。現時,我們已在香港特區政府開放數據網站發放了超過5200個來自120個政府部門及公私營機構的數據集,和2200個應用程式介面(API),供各界免費使用,推動業界創新應用。而有關的應用數字亦不斷提升,下載次數由2019年的50億次增加至去年超過500億次,反映開放數據廣受歡迎。另外,發展局及地政總署亦於2022年12月推出了「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以推動空間數據共享,至今已有逾50個政府部門透過入門網站提供超過600種空間數據集,為政府部門、學術界、公私營機構和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地理空間數據以支援開發創新利民的應用方案。
為了發展香港成為環球科研合作中心,香港特區政府撥款100億港元,在香港科學園建設了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由國際知名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設立研發實驗室,進行科研合作。當中的AIR@InnoHK是專注於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研究領域涵蓋人工智能芯片、金融科技、大數據分析、醫療保健等。由本地和海內外的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成立的十多個高端研發項目已經啟動。
為進一步加強香港在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更好地實現「從零到一」的基礎科研能力,香港特區政府預留了30億港元推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同時,我們推出了「產學研1+計劃」,透過政府的激勵政策,促進大學將更多優秀原創科研成果轉化成為產品或服務,推動「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商品化和產業發展。我們期待透過「政產學研」多方的協作,香港可以充分發揮政府、產業、學界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優勢,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先者,並為國家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習主席強調要堅持人才強國戰略,因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而人才就是推動創科的第一資源,亦是國家賴以成功的基石。在培育本地人才和充實人才庫方面,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從教育着手,在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推廣與創科相關的教育;並推出一系列措施,積極延攬海內外優秀創科人才來港,並加強挽留創科人才,務求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人才高地,支持創科產業發展。我們的「創科實習計劃」將於今年內擴展至為本地指定大學在大灣區設立的分校修讀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學科)相關課程的大學生提供本地實習機會。此外,五所公營研發中心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亦會為海內外STEM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除了支援大專學生,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在中小學課程引入「高小增潤編程教育課程單元」和「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教育局並會持續為中小學提供校本支援服務,協助學校規劃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的校本課程。期望在2024/2025學年完結前,至少四分之三學校於高小班級推行強化編程教育,以及在初中課程加入如人工智能等的創科學習元素。
除了培養本地人才,為了迅速有效地紓緩迫切的人力短缺問題,我們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目標是吸引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在世界大學排名榜上位列前一百名大學的畢業生來港發展。我們更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及調整計分制,旨在透過快速處理安排,供合資格公司申請輸入非本地科技人才到香港從事研發工作。這些吸引人才措施可以向世界發出確切清晰的訊息,表明香港歡迎優秀人才。
在吸引投資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了「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由財政司司長帶領,按《創科發展藍圖》提出的產業政策,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專責引進世界各地高潛力、具代表性的重點企業,為他們提供特別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務,以期增強經濟發展動能,積極招攬企業落戶香港,帶動人才來港發展。
香港和北京一直致力加強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以發揮兩地的優秀條件,互補優勢,為彼此帶來無限的發展機遇。今天的峰會,正進一步促進了香港和北京的年輕創科人才互相切磋和交流、加深在研發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等多方面的連繫,將為京港兩地的科技發展帶來更多的合作和共同進步的機會。我也特別邀請北京的年輕人多留意香港的創科發展,用好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高度國際化的優勢,把你們的創科理想,把國家的創科實力推向世界。
期望大家攜手一起推動京港在創新科技方面的長足發展,同是亦為我們的年輕人帶來更多機遇,讓他們能夠擁抱未來,實現夢想。謝謝大家!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