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目錄
語言目錄
流動式目錄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系統分析及設計

該項要求的可行性經確認後,系統分析及設計階段即告展開。簡單來說,這個階段的目的包括

(a) 研究和了解各現行系統的操作情況;
(b) 對新系統訂立規格及進行設計;及
(c) 詳細列出推行電腦化方案的各項要求。

研究結果及建議應載列在一份系統分析及設計報告內。這份報告包括兩部分,即管理摘要技術規格,並涵蓋以下內容:

系統分析及設計管理摘要

     
A. 請求批准 扼要提出系統分析及設計研究的主要建議
B. 系統目的 說明擬議系統的研究目的及預定用途
C. 背景 描述擬議系統的背景及其他有關資料
D. 目前情況 扼要描述有關系統現行的操作情況,操作環境及功能。
E. 問題/有待改善的地方 描述所遇到或預期出現的問題,及經確定的有待改善的地方。
F. 擬議系統 詳細描述擬議系統並提供足夠的資料,及為其後推行的系統界定範圍。
G. 資源影響 估計擬議系統的資源要求及其他影響,並提供足夠的資料。
H. 成本 估計擬議系統的非經常及經常成本,並提供足夠的資料。
I. 效益 估計擬議系統的有形及無形效益,並應以財政報告的方式列出可取得的效益如節省開支、增加收入、及因刪除職位引致減省人手開支。在引述假定的或無形的效益時,該項研究應包括適合的生產力及性能指標,用以衡量日後的改善程度。
J. 成本效益分析 根據撥款要求及取得經確定的效益的時間表等指標,評估擬議系統的成本效益。
K. 推行計劃 說明系統的限制及內在風險、建議最適合的推行方式及釐定推行計劃的時間表。
L. 建議 制定研究建議及發展路向擬議。

系統分析及設計的技術規格

     
1. 現時環境描述
  • 「現時環境描述」闡述所有現時的相關系統資訊,包括系統設置和配置。
  • 「現時業務模式」說明當前的業務活動模式。
  • 「現時困難和問題」說明當前關鍵用戶遇到的困難和現有的系統問題。
  • 此部分只包括有關現時環境的資訊,所有與未來系統有關的資訊或活動應在稍後階段提供。
2. 需求規格
  • 「用戶需求文件」涵蓋未來的業務流程、功能需求及非功能需求。
  • 「技術需求」是非功能需求的補充,此部分由資訊科技項目團隊釐定,而非由業務分析師提出。
3. 系統規格
  • 「功能規格」盡量詳盡描述系統在不同情況下的行為。
  • 「架構設計」說明不同系統組件及其界面的架構,從而訂定系統詳細設計的框架。
  • 「系統設計」包括系統各種組件和工作關係的詳細設計,該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應已相當詳盡,足以開始系統開發工作。
4. 技術系統方案
  • 「技術系統架構」界定業務解決方案的標準硬件和託管平台、網絡架構及存儲架構。
  • 「規模估計模型」說明所需系統的規模,以決定系統結構配置,在稍後階段亦作為計算成本的基礎。
  • 「成本/效益評核」記錄評核獲推薦系統方案與其他建議系統方案的成本效益。
  • 「影響分析」闡述建議系統對用戶和各局/部門的影響。
  • 「推行計劃」描述將會採用的推行方式和時間表。